骨骼阅读试题及答案

时间:2024-12-12 08:48:07
精选骨骼阅读试题及答案

精选骨骼阅读试题及答案

骨骼阅读答案

中国文化的骨骼 一个民族,一个民族的文化,同一个人的肌体一样,也是由各种不同的因素组成的。一个人有血有肉,但也要有骨骼。血肉是一个人生命的重要存在形式,它使人丰满健康,温润美丽;但是一个人若只有血和肉而没有骨骼就成了一堆死肉,一滩污血了。骨骼不美,不丰满温润,不娇美艳丽,但整个躯体却不能缺少它。人,有了这个骨架,才能直立行走,才能活动,才有力量,才是一个独立的人,一个活的肌体。

中国文化向来是很繁荣的,并且越到后来越繁荣昌盛。我们读中国文化史,读到宋,读到明,内容就多了起来。不论是诗词歌赋,还是绫罗绸缎,都多了起来。城市大了,买卖多了,技艺提高了,人变得聪明了。出版业相当发达,作书、读书的人空前的多。宋明理学讲了好多道理,知识分子写了好多诗文,官家编修了好多书籍,和尚道士盖了好多庙宇。但是,北方的少数民族一来,大宋王朝就把脖子缩了进去,将半个疆土弄丢了。到蒙古人一来,另一半也弄丢了。大明王朝开始时也够“大”的,但就是骨架不硬朗,李自成一搅和,就把它搅和得散了架。接着满族人入关,不仅李自成没做成皇帝,连明朝人很引以为自豪的“江山”又一次叫人夺了去。这究竟为什么呢?用我的话来说,就是因为那文化的“肉”不少,“血”也不少,就是没“骨骼”。清王朝在文化上亦不能说不繁荣,但那时的士大夫谁不明白,自己的君已被推翻,自己的国已被消灭,自己又没有岳飞的勇敢,没有文天祥的骨气,时过境迁,只好在异族的`政权下苟且偷生了。舞舞文,弄弄墨,讲一讲起承转合,论一论忠孝节义,既不会触了龙颜,也不会动了众怒,又可封妻荫子,鸡犬升天,青史留名,光宗耀祖。他们的“文化”是有的,满肚子“知识”,就是没有骨骼。到头来,它亡也就亡在了这个上面。洋鬼子打来了,他们只是委曲求全。就是有个别有识之士,想起来力挽狂澜于既倒,但偌大一个王朝,他们怎能驮得动,站得起呢?

“五四”新文化起来了。它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文化,振兴民族精神的。但是,“新文化”也是要有花有叶、有血有肉的。花的美、叶的鲜、血的红、肉的嫩,向来是为中国人所喜爱的,而干枯的骨、直硬的干,当然不像花和叶、血和肉那么讨人喜欢。新文化搞来搞去,多数人还是愿作花作叶,作血作肉,不愿作骨。“五四”以后,专注于中国文化的骨骼的,当然要首推鲁迅。他是治疗中国文化软骨病的专家。他的话说得不如别人的好听,不如别人的温润,但却比别人的更深入骨髓。直至现在,很多人还是不那么喜欢他。我想,这也可以理解。平常无病无痞,谁也不愿往医院里跑。但是,人还是有时候会有个感冒发烧什么的,到那时候,医院就比别的好玩的地方更亲切、更重要了。我知道,对于多数人,纪念鲁迅只是一个形式,正像腊月二十三要送灶王爷上天一样,过了这一天,人们就忘了这件事了。但既然人们有时还要纪念他,我也就趁这个机会,为鲁迅作一次广告,当你感到中国文化的骨节又有些发软的时候,别忘了,读读鲁迅!

14.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,错误的两项是(6分)A.文章开头一段说明“骨骼”对于人体的重要性,从而引出对下文的论述,说明“中国文化的骨骼”对于“中国文化”的重要性。B.文中说“新文化搞来搞去,多数人还是愿意做花做叶,做血做肉,不愿做骨”,这句话说明中国文化还是奴性十足。C.文章二、三段分析了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文化特征,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概述了存在于中国古代文化和近现代文化中有“血肉”无“骨骼”的文化特点。D.作者在“感到中国文化的骨节又有些发软的时候”首推鲁迅,因为鲁迅是学医的,后来弃医从文,能够治疗中国文化软骨病。E.“大明王朝开始时也够“大”的,但就是骨架不硬朗,李自成一搅和,就把它搅和得散了架。”这一句深刻的指出,一个没有文化精神实质的民族是经不起任何风雨的。

15.文章中涉及到的“骨骼”有哪些含义?(3分)

16.第二段分析了中国古代、近代的文化特征,作者将这些时期的文化分成三类,请简要概括这三类文化的特征。(6分)

14.B、D(B项:这句话说明的是中国新文化表面上繁荣,但缺乏一定的文化精神。D项中“因为鲁迅是学医的,后来弃医从文”属无中生有。每选对一项得3分)

15.三个含义:一是本义,即人体的骨骼;二是比喻义,指的是一种文化精神;三也是比喻义,比喻人的一种坚硬品质。(意思对即可,答对一点得1分)16.①北方少数民族统治以前,中国文化有表面的繁荣;②少数民族统一以后,中国文化充满了奴性;③外国势力入侵后,中国文化仍旧委曲求全。(每点2分)

《精选骨骼阅读试题及答案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